对于无锡人来说,太湖水的好坏,就是衡量生态环境的最好标尺。近年来,无锡一着不让,打好农业养殖标准化、太湖清淤生态化等组合拳,全力投入太湖治理,筑牢绿色屏障。如今的太湖沿线满眼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太湖水也在不断恢复“年轻态”。
筑牢绿色屏障,实现生态产业发展双赢
【资料图】
俗话说,“治太先治滆”,滆湖位于太湖的上游,距离太湖约25公里,其水质与多条入太河道紧密相连。宜兴高塍镇是滆湖沿线的农业养殖重镇,曾经的粗放养殖是一大痛点。如今,两万多亩蟹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了当地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
“以前老一辈养殖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直接把养殖塘里的水排到外面。在这几年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加上尾水整治项目,两千多亩蟹塘基本能达到尾水零排放。”养殖户凌科平骄傲地说道。
在蟹塘的一角,就是专门处理养殖尾水的净化区域。“这是过滤坝,有很多小孔, 里面是活性炭、火山岩、陶粒等材料,尾水流过时,一些富营养物质就被吸附掉了。”宜兴市高塍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晨介绍,整片净化区域占地230多亩,包含了沉淀池、 曝气池、涵养池等三个池,再加上两个过滤坝,形成了“三池两坝“。
随着太湖治理的深入推进,水质改善边际效应愈发凸显。治理工作也从太湖沿岸延伸到了河道支浜,从城镇污水延伸到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当前,滆湖沿线官林、高塍、和桥三镇正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全面实施3.15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通过“三池两坝”技术的提升,污染少了,水质也变好了。经过处理后的干净水体又通过河网引入蟹塘,实现闭环利用。
“滆湖优质的水源、标准化养殖池塘生态养殖,让我们的螃蟹更有品质保证,个个都有半个手掌这么大、七八钱重,等到九月底十月初就可以上市了。”凌科平喜笑颜开。
深挖河湖病灶,探索太湖清淤生态路径
外源要减量,内源亦要减负。底泥疏浚,是为太湖“减负”的重要环节。当前,太湖二轮二期清淤工程正在实施,监测数据表明,清淤后湖体总磷浓度有了明显下降。针对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我市计划五年内要完成1804万方。
滆湖、蠡湖的生态清淤同样不可忽视,前者计划五年内完成约630万方,后者今年要完成约50万方。清的淤泥去向哪里?位于马山的太湖淤泥固淤中心一年可处理190万方淤泥,七成淤泥可制作成生态建材,这也是目前淤泥最具前景的转化。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是参与多轮生态清淤的主要工程单位。公司主要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倪守高介绍,“淤泥经高压机械脱水固化,再制成的免烧陶粒可以用作建筑墙面建材,相比石子等材料不但分量轻,而且隔音隔热效果好。另外免烧陶粒表面多孔,吸附性好,还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筑造步道、大堤等,变废为宝。”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高科技技术在淤泥处置上的应用,淤泥将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当前,包括东方生态清淤技术团队在内的很多部门都在加强技术攻关,致力降成本、提质量,加快推进淤泥处置产品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太湖底泥的出路问题。
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旖旎风光,是地球对无锡的馈赠。砥砺攻坚,久久为攻,无锡的治太故事还在继续,在未来,“太湖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5月20日,在建的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东主塔顺利封顶。至此,龙门大桥东、西两岸主塔全部实现封顶,标志着该桥进入缆索系统施工阶
中新网上海3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正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挑战,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不断刷新纪录。记者30日获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30日18时14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6 01度,东经77 89度)发
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上午(3月30日)举行会议,听取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和核酸筛查相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市委书记
(抗击新冠肺炎)江苏无锡一男子隐匿行程轨迹被警方立案侦查 中新网无锡3月30日电 (记者 孙权)3月30日,无锡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
(抗击新冠肺炎)官方称吉林市疫情扩散势头得到遏制 中新网吉林3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30日从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
中新网唐山3月30日电 (白云水 孟潮)3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3月29日0时至24时,唐山市新增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 3月30日上午,秀洲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该感染者
今天(3月30日)下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会上
中新网天津3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30日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近日,天津市将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天津